第19章
魏大娘就看着魏楹,想看看他有没有改变决定的样子,因为他的排名还算是靠前的。
可是看他面上虽有喜色,却没说要改变主意参加这一科的会试。相反表情更加坚定,也只能接受了现实。
不过,考上举人就很厉害了。有些人穷其一生都考不上呢。
沈寄跟魏楹了解过,考上举人就可以做官了。
可是这个官却不是朝廷分派的。而是哪个地方缺人就找门路去补缺。
缺人的往往是贫瘠得无人肯去的地方,或是当地地方官死了暂时无人可以替代。
这种情况下中了举人的人就有机会了。
这就相当于大学里的不包分配,自谋就业出路。
当然,位置都不是好的,是那些进士不肯去的地方。
但是,那也是官啊。
总之是官,也算是鲤鱼跳龙门,改变社会阶层了。
而且,比起现代的公务员,如今通过科考当官的好处多了不是一点半点。
只不过举人就出仕,上限就比较低了,
魏楹的样子看起来显然不是以当一个这样的小官为目的的。
就从他毅然决定停考一科就可以看出来,他所谋者大。
这样的人,步步为营,如果再遇天时地利,是可以做出一番大事业的。
沈寄一向是那句话很看好芝麻包子的未来发展。
这一次的热闹自然是更胜从前,魏家在村里的地位也随着水涨船高。
而往魏家送米、送肉、送钱的也就更多了。送银子的数目也往上翻倍。
就连知县马大人都召见了魏楹。
自然是问及了停考一科的事由。
魏楹坦然相告,说自己没有把握,想要停一科。
治下出了多少举人、进士,这自然也是政绩之一。
而且魏楹这一次的成绩很好,所以知县大人便劝说他好好考虑之后再做决定。
魏楹自然不会得罪知县,顺着他的话应了下来,说是会回家好好考虑。
不过马知县也看出他只是在敷衍,便有些不悦。
等三年再考,考上了那也不是他的政绩了。
再说少年成名不正是我辈中人的追求么,本官又不是要害他。
最后还是师爷出来打了圆场。
等人退下,师爷又对马知县说“大人,此子假以时日,想必不是池中之物。大人不如趁其还在微时,好好示恩笼络。何必急于一时呢”
魏楹回来把事情对沈寄和魏大娘一说。
后者有点着急,“那马大人会不会对你不满”
魏楹看向沈寄,等她的意见。
就像从前沈寄觉得和他沟通比较无碍,他也觉得沈寄是能明白他的人。
而不是像魏大娘,只是因为他是魏楹所以信他。
沈寄相信他的决断,而且能说出一二三为什么。那些
分析有时候对他也有些帮助。
而沈寄被他盯着,也只能发言。
“不会吧,大娘。无论如何,少爷如今都是举人了。将来很可能和马大人同朝为官,甚至做他的上官的。他没有必要和少爷结下仇怨才是。再说他打压少爷对他又没有好处。您要是不放心,请胡少爷去马夫人处替少爷美言几句好了。”
魏楹也是这么想的。在他和胡胖子结交的时候,就有想过日后也许会用到他和知县的关系。
倒是没想到是用在这处。
魏大娘看魏楹也很赞同沈寄说的话,这才放下心来。
只不过,除了马知县,知道魏楹居然准备停考一科后,从里正到学宫教谕纷纷上门来苦劝,希望他能改变主意。
就是马知县也并没有放弃,还让胡胖子来劝说魏楹。
胡胖子也很纳闷,“兄弟,我是没取得去考的资格,只能等下次再考乡试。你这是为什么啊”
魏楹此刻要说自己担心到时考上个同进士,不利于将来的长远发展,好像也忒狂了一点。
全天下一科只录取三百人啊你能上榜都很不错了,还敢嫌弃同进士
这话说出去,让那些皓首穷经却始终没能登榜的老学子情何以堪
那怕是要引起公愤的。
“没什么把握,所以想再复习三年。古人不是总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么。除了去考试我一直就在这附近转悠,眼界实在是不开阔。想趁这个机会出去走走,开拓一下眼界和心胸。而且,天下之大,能人异士辈出。老夫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也许也可以在路上寻到良师益友。我打算出去游学。”
像胡胖子这样落榜的生员可以去县学的学宫继续上学,也可以在家自行复习,等待下一科乡试。
魏楹本来也是打算再去学宫,可是连学宫的教谕也纷纷来劝,他便打消了念头。
方才说要出去游学其实也不是突生的念头,是早就有的。如今便提上了日程。
胡胖子听了大为心动。
想了一下道“魏楹,我与你同去。比起在家读死书,还是这样更有意思一些。而且,不用三人行,你就是我的良师益友。等着,我回去说服我父母。”
沈寄得知消息后那个羡慕嫉妒恨
到处去旅游,当徐霞客,好好哦。
可以访名山大川,拜名师硕儒,最要紧可以遍天下去吃好吃的。
呜呜,她好想说少爷,你带上我吧,我给你洗衣服做饭。
可是,不行,她还得赶紧赎身,得赶紧挣钱落户。
那之后,才可以找人组队当驴友。
也许是她的眼神太过热切,正在说服魏大娘的魏楹侧头看向她,忍不住一愣,然后心底笑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