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5页(1 / 2)

返程的路上, 程丹若了解了一些蝗灾的常识。

她在古代还没�6�8有遇到过,但谢玄英说, 蝗灾在大夏其实�6�8非常频繁, 每隔两三年就会爆发一次。

在时间上,冬春少,夏秋多, 这是最致命的。

夏秋时节是农耕最要紧的日�6�8子, 一旦遭到蝗虫肆虐,庄稼将会被啃食殆尽。

而大同纬度高, 收成时间晚, 目前还有很多地方�6�8才�6�8刚开始秋收。

假如蝗虫往这边飞……又是灾年。

灾年就意味着百姓会倒霉, 家破人亡, 今年的税款交不上去�6�8, 朝廷的赈灾压力变大,本就不富裕的国库可�6�8能被再�6�8次掏空。

抢收,必须在蝗虫入境前, 尽量抢收粮食。

“其实�6�8也�6�8不用太�6�8担心�6�8。”程丹若安慰谢玄英, “蝗虫喜暖,北边冷得�6�8快, 不一定会朝我们这边飞。我以前在大同那�6�8么多年,都没�6�8遇见过一次蝗灾。”

谢玄英稍稍放松,道:“也�6�8是防患於未然。”

两人匆忙返回府城, 通知各地的百姓,尽量抢收。这时,反倒显出红薯和土豆的优点, 它们都不是蝗虫喜欢吃的庄稼类型,又在地里, 一时不必着急。

消息传出后,各地立时忙碌起来。

包括军屯,聂总兵也�6�8派人通知各地的军户,抢收粮食。

整个大同府陷入了忙碌又焦躁的气氛。

府衙开始频繁收到蝗灾的消息。飞经河南的蝗群,进入了山西境内,但幸运的是山西多山脉,蝗虫无法长驱直入,被迫分散。

程丹若松了口气,思索半日�6�8,找来贺家的两位娘子,说:“我想请亲家老爷来一趟城里,他年纪大,经的事情多,我有事相询。”

贺家姑娘一口答应,匆匆赶回老家,请来了年近六十的父亲。

谢玄英听说后,也�6�8过来旁听。

贺老头看起来和上次没�6�8什么两样�6�8,甚至日�6�8子过好了,脸色红润,精神气十足。他要给谢玄英见礼,颤巍巍地屈膝欲跪:“知府大老爷。”

谢玄英摆摆手:“老人家年纪大了,免礼。”

贺老头一下站直了,在两个女儿�6�8的搀扶下入座,笑呵呵地说:“您和夫人都是仁心�6�8仁义�6�8的大好人,老头子有福气啊。”

谢玄英微不可�6�8见地弯起唇角。

程丹若示意丫鬟上茶,道:“这次请老丈来,是想打听一下,往年山西可�6�8有过蝗灾?当时是如何处理的。”

贺老头喝了一大口热茶,咂咂嘴,这才�6�8道:“咱们这里的蝗不算多,有时候是外面来的,有时候是草原飞来的,反正都很吓人,一天的时间,地里啊天上啊,到处都它们,打不着也�6�8打不死,凶悍得�6�8很。”

程丹若问:“都是来了以后才�6�8打的?”

贺老头点头:“那�6�8可�6�8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