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2页(1 / 2)

最后一部分是日常防治。

比如利用溲种法,多栽种蝗虫不吃的食物,比如芋头、红薯、土豆等深埋在地里的食物,争取种稻麦的同时,家家户户能多少种一两亩,这样即便遇到蝗灾,也有�6�8粮食能够度过冬天,不必卖田。

谢玄英还表示,这里官府要起到带头作�6�8用,督促民众捕蝗挖蝻,及时奖惩,春夏天气干旱就多到田里走走,时时警惕,等等。

以上�6�8,就是《治蝗疏》的全部内容。

平心而论,这份奏疏里,关於治理�6�8的内容并不新奇,老道�6�8的官吏都知�6�8道�6�8,“捕蝗不如去蝻,去蝻不如掘子�6�8”,其特殊之处,在於将蝗虫的习性以及为什�6�8么会爆发的原因说清楚了。

知�6�8道�6�8了缘由,再�6�8对症下药,就是事半功倍。

皇帝将这份奏疏反覆看了两遍,才道�6�8:“叫蔡卿来。”

蔡尚书很快就到了。

皇帝把奏疏递给他:“看看吧。”

蔡尚书虽然顶替了许尚书户部尚书的位置,但并未入阁,这封奏疏没有�6�8过眼,躬身�6�8应了,才接过来仔细看。

认认真�6�8真�6�8读完一遍,他才惊讶道�6�8:“竟是如此?我原以为蝗为虾之另生�6�8,故干旱时,水源枯竭,上�6�8岸为蝻,水丰便为虾。”

皇帝笑道�6�8:“照你这么说,水灾之年,田里岂不都是河虾?”

蔡尚书一想,还真�6�8是这个道�6�8理�6�8,不由道�6�8:“陛下圣明,臣愚钝,竟想不透个中关窍。”

他又看了看这本折子�6�8,中肯道�6�8:“此疏内容详尽完备,可发往各地,命地方官府效仿,以除后患。”

皇帝点�6�8点�6�8头:“诚该如此,你去办。”

“是。”

蔡尚书退下,皇帝又道�6�8:“大伴,朕欲嘉奖三郎,你可有�6�8良策?”

石太监飞快开动脑筋,谢玄英是知�6�8府,治理�6�8地方是分内职责,做得好�6�8,考评自然是上�6�8,任期到了,自有�6�8好�6�8差事给他。

但任期未满,奏折写得再�6�8好�6�8,毕竟不是实绩,这会儿就升,内阁肯定不同意。

可皇帝既然要褒奖,那就必须奖,奖出他对外甥的喜爱和器重,还要让那些�6�8处处伸手的外臣闭嘴。

石太监思量定,笑道�6�8:“陛下方才也说了,此乃天作�6�8之合。不如将今年上�6�8贡的白玉鸳鸯赐下,成全这段佳话。”

皇帝沉吟片时,也无他法,左右今后有�6�8的是前程,没必要此时和内阁较劲:“就这么办。”

“是。”

“对了,再�6�8给程司宝赏些�6�8缎子�6�8。”皇帝并没有�6�8忘记羊毛的奏折,今年送上�6�8来的羊毛衣很好�6�8,看产量也不错,自然要恩赏。

他瞥了眼石太监,道�6�8,“可别说朕没提醒你们,挑些�6�8好�6�8的去。”

“老奴明白。”石太监懂皇帝的意思,等程丹若离开大同,毛衣织造就要交给织造局打理�6�8,这会儿要和她打好�6�8关系,今后才方便对接。

毕竟那个时候,内阁一定会要求归属户部管,可皇帝内库也缺钱啊。

户部可不会管皇帝养老婆的费用,随着妃嫔人数上�6�8升,后宫的开销也与日俱增。

个中较量,不便言明,就是那么回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