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2页(1 / 2)

“这和你奶奶还真没什么关系。”文大奶奶捂着手炉,腿架在火箱上, 乌油油的�6�8发�6�8髻上, 猫儿眼簪子泛着清冷的�6�8幽光,“你瞧瞧太原的�6�8知府衙门�6�8, 咱们送了多少银子进去�6�8, 都听不�6�8见个响儿。”

她往太原知府身上砸的�6�8钱, 可比大同�6�8知府多多了。

可钱人家收了, 门�6�8死活不�6�8让她登, 还说什么男女大防,没这样的�6�8规矩。

呸!

“大同�6�8的�6�8程夫人是个好人。”文大奶奶点评,“肯收钱, 又肯给脸面, 做的�6�8事儿都是好事儿,打着灯笼也没处找的�6�8人呐。”

丫鬟问:“趁着还没过�6�8年, 大奶奶再送点东西去�6�8?”

“傻,人家缺银子吗?”文大奶奶摇摇头,“这事急不�6�8来, 再等等。”

丫鬟不�6�8解其意:“等什么?”

文大奶奶微微一�6�8笑:“羊毛衣总不�6�8能长宝暖一�6�8家做,咱们第一�6�8次没赶上,第二次总不�6�8能落后了。”

她缓缓坐直身, 道,“去�6�8请家里的�6�8族老过�6�8来, 我们该准备起来了,等朝廷放出消息,哪还轮得到我们。”

和宝源号不�6�8同�6�8,长春号左右逢源,却始终没有找到稳固的�6�8后台。

因此�6�8,他们的�6�8消息也总要慢上一�6�8步。

文家上下,都住在文家大院,数百口人的�6�8房舍连绵成�6�8群,来往十分方便。

上午传到口信,下午,文家的�6�8族老和文大爷的�6�8母亲,便齐聚在了议事厅中。

文大奶奶按辈分,坐在了下首。

文老太太问:“你有什么事,这么兴师动众?”

文大奶奶道:“我准备了一�6�8批古董,想找人送到京城,打点一�6�8下工部。”

“为何?”族老问。

“程夫人明年就会离开大同�6�8,除非谢知府仍然在山西任职,但以他的�6�8出身,如何会在西北久留?”文大奶奶神�6�8色自若道,“届时,毛衣行业便不�6�8再是长宝暖一�6�8家掌控,我等也能分一�6�8杯羹。”

“怎的�6�8是工部?”又有个中年男人问,“织造局那边……”

文大奶奶道:“程夫人赠了我两匹官缎,是今年织造局出的�6�8新样。倘若是宫里接手,难免密切了一�6�8些。”

官场上,真正密切的�6�8利益交换,必然是静水流深。

织造局接了手,反倒不�6�8好和私人过�6�8於密切,否则公私不�6�8分,惹人诟病。

族老们互相对视一�6�8眼,喝了碗茶,同�6�8意了文大奶奶的�6�8判断。

毕竟,文大奶奶一�6�8个嫁进来的�6�8媳妇,能打败其他姓文的�6�8族中弟子,成�6�8为长春号的�6�8主事人,靠得就是她毒辣的�6�8眼光。

“就这么办吧。”

-

这个冬天,京城诸位大人的�6�8门�6�8庭,各有各的�6�8热闹。

工部本来就是六部中油水最多的�6�8衙门�6�8,今年无疑更多了。

为此�6�8,他们专门�6�8拨了一�6�8笔款项,用来制造兵械,其核收的�6�8部门�6�8,自然就是左军都督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