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3页(1 / 2)

但有些学生缘分浅。

或是在晏鸿之在书院讲课时�6�8, 听过一年�6�8几个月的�6�8课,或是他�6�8停留在某地, 跟随过几个月……双方有过短暂的�6�8师生情谊,可并未真正拜师。

这位边御史既是如此。

昔年�6�8,晏鸿之刚刚辞官回老家, 闲着没�6�8事干,受朋友之邀到书院教课。

那是豪族的�6�8私塾,边御史是族中不�6�8受重视的�6�8旁支弟子。

晏鸿之在朋友家教教书, 爬爬山,散散心, 看看风景,待了小半年�6�8,腻了,遂告辞走人。

他�6�8原也没�6�8在意�6�8塾中的�6�8学生,谁想走后,边御史居然�6�8背着小包袱跟了过来。

问他�6�8为什么,他�6�8说�6�8愿意�6�8给先生当个书仆。

晏家也是大家族,旁支子弟遇到什么破事都有,晏鸿之没�6�8多问,就让他�6�8跟了。

边御史读书十分用功,没�6�8多久便展露才�6�8学。晏鸿之一看,这孩子有前途,就写信给朋友,让他�6�8好生照拂。

又对边御史说�6�8,我老师狱中自戕,我已弃官而去,你若打算治学,可以跟我,但如果打算走科举仕途,还是不�6�8要拜我为师,那只会害了你。

边御史这等出身,自不�6�8是为治学才�6�8读书,沉默了好几天,朝他�6�8磕了几个头,回家去了。

此后几年�6�8,他�6�8陆续考中童生、秀才�6�8,终於得到了族中的�6�8重视,正经�6�8上了书院。

三十五岁得中进士,为官一方。

假如故事到这里,也就是一个旁支子弟逆袭的�6�8人生,然�6�8而,世事哪有这般苏爽。

当官一年�6�8,父亲死了,丁忧三年�6�8。

因为座师致仕,朝中无人,许久才�6�8起复,去菀马寺养马。大夏有四大马地,北直隶、辽东、平凉、甘肃。

他�6�8去的�6�8辽东,冰天雪地的�6�8苦寒之地,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6�8暴雪,独子暴毙野外。

出生丧母,为官丧父,中年�6�8丧子,人生处处不�6�8顺。

任期满,正逢杨首辅清算政敌,京官外放,把不�6�8少看不�6�8顺眼的�6�8人丢去养马,他�6�8才�6�8得以回京,做了一个七品的�6�8监察御史。

俗话说�6�8,五十少进士,三十老明经�6�8,四十六岁中进士都不�6�8晚,何况是做官?但别忘了,古人寿命并不�6�8长。

三十岁争气点就能当祖父的�6�8时�6�8代,四十六岁也不�6�8小了。

一生中最青春的�6�8岁月,献给了科举,年�6�8富力强的�6�8十年�6�8,死爹又死儿子,再多的�6�8意�6�8气风发,今日也磋磨得七七八八。

所以,边御史在京城十分低调。

逢年�6�8过节,他�6�8会探望晏鸿之,送点礼物,平时�6�8不�6�8多走动�6�8,朝政上,他�6�8这个御史做得也很�6�8低调。

言官不�6�8能不�6�8参人,故而没�6�8事就纠察一下风纪,哪个大臣儿子在外为非作歹了,京城治安不�6�8好了,太监们�6�8又贪污受贿了。

保持着不�6�8多不�6�8少的�6�8弹劾,骂着可大可小的�6�8事情,似乎已丧失心气。

谢玄英没�6�8什么把握拉拢他�6�8。